爱宝贝网,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!

宝贝网→

宝贝网公众号
您的位置:首页 > 早教 > 教育资讯 > 教育热点 > 陈鹤琴“活教育”思想全解读

陈鹤琴“活教育”思想全解读

2023-02-11 21:57教育热点
关键字: 孩子教育 陈鹤琴
1.活教育的三大纲领 活教育的三大纲领主要是指活教育的目的论论和活教育的方法论。 (1)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日的论,是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。陈鹤琴明确指出:活教育的目的就…

陈鹤琴“活教育”思想全解读

1.活教育的三大纲领

活教育的三大纲领主要是指活教育的目的论论和活教育的方法论。

(1)活教育的目的论

活教育的日的论,是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。陈鹤琴明确指出:“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,做中国人,做现代中国人。”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“做人”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,也是真正的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。与传统教育“以获得知识、预备升学为目的”不同,活教育注重“培养儿童适应环境,控制不是抽象存在物,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,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。所以,教育具有民族性,不仅要做人,而且要做中国人。陈鹤琴认为,由于中国社会有其发展特质,中国人的生活内容和意义自然也受这一特质规定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。做现代中国人就必须负荷这样的任务:“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,争取民族独立;对内肃清封建残余,建树科学民主。”为了担当起这样的任务,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。

一是健全的身体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身体的好坏,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及其抱负都有极大的影响。只有健康的人,才能有理想,乐观、积极、有毅力,才能担负起现代中国与世界给予的任务。

二是创造的能力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儿童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潜力,只要加以适当的训练,就不难养成他们的这一种创造的能力。而培养这种创造力的方法,就是用科学武装儿童的头脑,让他们从做中学,做中求创造,以手脑并用的方式去劳动,去创造。

二是服务的精神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如果我们培养的人“只有知识技能而不服务,只知自私自利,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”。动物与人的区别也正是在此。所以,活教育主张培养儿童的服务精神,指导儿童去帮助别人,去了解大我的意义。

四是合作的态度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要通过教育努力矫正中国社会和国民性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态度,改变“一盘散沙”的形象。在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合作的态度,让学生养成合作分工、互相容让和互相商量的习惯。

五是世界的眼光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不仅要做中国人,而且要做世界人,要以宇宙为学校。“世界人”的提出,标志着活教育理论已跳出民族的圈子,并试图站在更高的层次论述教育目的问题。而具备世界的眼光,是做世界人的前提条件。陈鹤琴指出:“所谓世界的眼光,就是对世界的看法,我们要有对世界的正确的看法,必须要了解世界的事事物物,大自然是怎样在运动着,大社会是怎样在发展着。大自然大社会是与人生息息相关的。我们不能不去认识它,了解它,惟其认识世界,才能使眼光远大,不斤两于个人的利害得失。”做世界人又有三个条件,即“爱国家,爱人类,爱真理”。

“爱国家”,就是要爱国家的光荣历史,爱国家的前途,爱国家的人民,从而担负起历史的重任,使国家进步繁荣,日新月异。同时,要反对民族压迫,争取民族独立,不让国家任人宰割。

“爱人类”,就是要爱全世界站在真理一边的劳苦大众,而恨那些“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蛆役大多数人危害大多数人生存的人”。陈鹤琴写道:“全体人类的幸福,就必然的将由这正在受着苦难的大多数劳苦大众建造起来,人类的历史,就将因他们而辉煌起来。我们要爱这大多数人,我们应该了解他们,同情他们,帮助他们,与他们联合起来,共同为世界的光明前途而献出我们的力量,以实现我们‘世界大同’或‘天下一家’的人类最高的理想。”

“爱真理”,就是要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,脚踏实地,实事求是,“真理所在,哪怕要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”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真理是不会泯灭的,真理是我们做人、做中国人、做世界人的最高准则,所以必须“认识真理,追求真理,用全心全力来爱真理”。

(2)活教育的课程论

活教育的课程论认为,传统教育把学校与社会、课堂与自然隔离开来,把学校变成了“知识的牢狱”。这种做法.“把—本教科书摊开来,遮住了儿童的两只眼睛,儿童所看见的世界,不过是一本6寸高8寸阔的书本世界而已。一天到晚要儿童在这个渺小的书本世界里面去求知识,去求学问,去学做人,岂不是等于梦想吗?”所以,活教育的课程论明确宣布:“我们要利用大自然、大社会做我们的活教材。”

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,大自然、大社会是活的知识宝库,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这个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,他指出,直接经验是“学习中的唯一门径”。以直接经验为主导,才是真正的“读活书”、“教活书”。至于书本知识、间接经验,只能作为学习的副工具和参考资料,即“着重于室外的活动,着重于生活的体验,以实物作研究对象,以书籍作辅佐参考”。陈鹤琴指出,世上那些不辨菽麦、不分妍媸的书呆子,并不是因为读了书才变成呆子,而是因为他们“只晓得一味读书,而不去和真正的书——大自然、大社会接触,才变成呆子的”。所以,只有抛弃“书本万能”的错误观念,去向活的直接的“知识宝库”探讨研究,才能学有所获,学有所成。

由于直接经验是儿童在大自然、大社会之中,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的,所以活教育的课程论本质上是一种活动课程论。陈鹤琴曾经把活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五大方面,即所谓“五指活动”主要内容与目的如次:

    儿童健康活动:通过体育活动、个人卫生、公共卫生、心理卫生等方面来培养儿童健全的身心。

    儿童社会活动:通过公民、历史、地理、时事等项活动,使儿童明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,使儿童参加社会活动以培养其技能和兴趣,使儿童了解乡、镇、县,省和全国的关系及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,激发起爱国、爱群及民族精神。根据时事的演变探求今后世界的新趋势。

    儿童科学活动:以生物、伦理、工业及生产劳动为范围。增进儿童科学知识;培养儿童实验兴趣,启迪儿童创造能力。

    儿童艺术活动:包括音乐、美术、工艺、戏剧等项内容。用以陶冶儿童的情感,启迪儿童的审美感,发展儿童的欣赏力,培养儿童的创造力。

    儿童文学活动:包括童话、诗歌、谜语、故事、剧本、演说、辩论、儿童应用文和书法。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发表能力,培养儿童对于中国文字的认识与运用,培养儿童对于文法修辞的研究兴趣,培养儿童对于文学的创造能力。

为了使“五指活动”顺利进行,陈鹤琴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大纲,详细规定了目标、性质、教师、组织、集会、教学,经费等事项,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。“五指活动”是以活动(“做”)为中心组织教材的,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壁垒森严、分门别类的科目。他认为传统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分类的最大问题在于它“不合教育原理,是四分五裂的,是违反儿童的生活的,是违反儿童的心理的”。而“五指活动”则避免了这种错误,它从儿童的完整生活出发,强调课程的整体性、连贯性和渗透性,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

(3)活教育的方法论

活教育的教学方法论是与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论相一致的,是以强调“做”为基调的。陈鹤琴在1941年为《活教育》杂志撰写的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活教育的方法论:“做中教,做中学,做中求进步。”

活教育的方法论脱胎于杜威“寓学于做”的主张,但比杜威的主张进了一大步,因为它不但是要在“做”中学,还要在“做”中教;不但要在“做”中教与学,还要不断地在“做”中争取进步。

活教育理论认为,“做”是儿童获得真知的基本途径,也是儿童的学习的真谛。陈鹤琴说:“儿童的世界,是儿童自己去探讨,去发现的。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,才是真知识,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,才是他的真世界。”他认为,如果不让儿童去做他所能做的事,不让儿童去想他所能想的事,就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,限制儿童最宝贵的自动研究精神。

活教育所主张的“做”,并不是简单的游戏、劳动或学习,不是尝试错误,而是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的“做”,是在思想参与下的“做”。正如陈鹤琴所说:“一切教学,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,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功夫。”“思想是行动之母,思想没有受过锻炼,行动就等于盲动,流于妄动。”所以,对儿童来说,“做”是身心协调发展的条件。

活教育理论认为,“学生由做中学,教师也要在做中教,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学习”。教师的“做中教”关键是教会学生“做中学”,为学生“做中学”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关键是与学生共同“做”。陈鹤琴曾以教学生学游泳为例:“你要儿童游水,你一定要在水里教他学;而且要他自己也实地到水里去,否则光是拍:游泳给他看是没有用处的。”在“做中教”的过程中,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与技能,使他们运用科学方法做事,运用科学方法求知。他指出:“倘使不教而让儿童自己去瞎摸,那是太不经济了。我们人类所有的经验,是应当利用的。”但这种指导并不是越俎代庖,而是在学生主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基础上的教,是所谓的“做中教”。

活教育理论为此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。第一步是实验观察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实验,来获得直接经验。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:全面观察,概括全体;比较观察,精密分析;系统观察,有明确目标;五官俱到,使各种感觉互相补充。这是教学的感性阶段,应尽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。第二步是阅读参考。活教育理论认为,许多知识是不可能拿来实验观察的,单凭经验也不易彻底了解事物。所以,在“做中学”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,就要大量阅读参考,擢去疑窦。这样,既能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,又可以防止他们“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偏向”。

第三步是发表创作。在这个阶段,要求学生把观察参考所得加以整理,融会贯通,变为自己的经验,自己的学习成果。学生可就此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,用故事、报告、演讲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。

第四步是批评检讨。在这个阶段,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成果,互相学习,互相批评,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,既要总结所得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,又把它作为新的学习过程开始的基础。

上述四步是教学的完整过程。每经过这样一个过程,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前进一步,教师的学识与能力也会有所进步。而“教的进步,也是学的进步,那便是‘做中求进步’”。

2.活教育的教学原则

陈鹤琴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他自己的教学经验,对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作了系统的阐述。这些原则曾分别发表在《活教育》月刊的各卷,1948年汇编成书由华华书店出版。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。

(1)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,应当让他自己做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“做”是教学的基本原则,一切的学习,无论是肌肉的、感觉的,还是神经的,都要靠“做”才能成功,只有“做”,才能让学生自接与事物接触,才能得到直接经验,才能知道做事之困难,才能认识事物的性质。愈做兴趣愈浓,愈做能力愈强。所以必须尽可能让学生做他们所能做的任何事。

(2)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,应当让他自己想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学校教育中“最危险的,就是儿童没有思想的机会”。所以,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善于思考、独立思考的能力。不必对学生说明种种结果,而应让他们自己去试验,去思想,去求结果。做教师的责任,是“从旁指导儿童,怎样研究,怎样思想”,启发他们探究事物的发生与发展,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。

(3)你要儿童怎样做,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

活教育的理论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,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实干,在实干中求知。陈鹤琴以游泳为例,说明在陆地上学游泳是没有多大用处的,到水里还要溺死;又以烧饭为例,说明单单在教室里讲饭怎样煮,菜怎样烧,鱼怎样煎,肉怎样煨,学生也还是不会烧。所以,一定要使学生“在适当的环境之内,得到相当的学习”。

(4)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儿童的世界非常之大,有伟大的自然,如四季鲜艳夺目的花草树木,光怪陆离的虫鱼禽兽,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,奇妙伟大的日月星辰;有广博的社会,如家庭的组织,乡镇的管理,风俗习惯的形成,国家的富强,世界的进化等。这些都是儿童的知识宝库,都是他们的“活教材”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让他们自己去探究、去发现。

(5)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消极的制裁并没有多大的教育效果,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,使他们产生退缩行为。所以,必须多表扬、少批评,“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,来督促儿童的求学”。

(6)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书本上的知识都是间接的知识,要获得直接的知识,应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追求,去探讨。陈鹤琴以当时的历史、地理为例说:“我们何必一定要把一部活地理四分五裂,呆呆板板的教小孩子死记死读;我们何必一定要把一部中华民族进化史支离破碎,一朝一朝呆呆板板的教小孩子死记死读呢?”如果以抗战来做研究史地的中心和出发点,教师的教就会生动而深刻,学生的学也会兴奋而有趣。

(7)比较教学法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比较的教学法是让学生鉴别事物最有效最简易的方法,它能够使学生对于所学的事物,“认识得格外正确,印刻得格外深切,记忆得格外持久”。

(8)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儿童大多是喜欢比赛、喜欢竞争的。做教师的要利用这种心理去教导儿童,去增加儿童的兴趣,去促进学习的效率。所以,学校里可以进行作文比赛、演讲比赛、阅读比赛、图画比赛、球类比赛、科学比赛、健康比赛等,并通过比赛培养“做人做事的美德”,如合作、牺牲、互助等,做到胜者不骄,败者不馁,

(9)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儿童具有较强的受暗示性,无论是语言的暗示,文字的暗示,还是图画的暗示,动作的暗示,都较消极的命令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。教师要注意以身作则,注意给学生施加积极的暗示影响。

(10)替代教学法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。儿童是好动的,“他喜欢做这样,做那样,你没有东西给他做,他就要破坏,就要捣乱。所以我们要他做,要他建设,要他创造”;儿童是喜欢合群的,就应让他们有一种正式的组织来发展他们的能力,以养成他们的群性。总之,可以利用各种替代的方法,来满足儿童的欲望,发展他们的个性,培养他们的人格。

(11)注意环境,利用环境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在大自然大社会中,可以找到许多活教材、活教具。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,就一定要注意环境、利用环境。陈鹤琴说:“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,初看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,仔细研究研究看,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,很好的教具。”他所发明的儿童玩具与教具,就是从生活中的赌具、娱乐工具改造过来的。

(12)分组学习,共同研究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集体学习是教学的主要形式。这是由于一个人的思想,需要有刺激,有了刺激,思维就活跃,就进步:集体学习既有分组讨论,也有课堂讲授,而以分组研究、共同讨论的方式为主。

(13)教学游戏化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,不管年龄性别,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。所以,如果能把学习活动化为游戏,就会使学习变得“更有趣、更快乐、更能有进步”。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,教师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配合,不能为游戏而游戏。同时,要注意给大多数儿童提供活动的机会,“要使个个小朋友都能参加为准”。

(14)教学故事化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故事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。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,使儿童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之中;故事情节的神奇,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;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像力,把儿童导入无限推论的境界之中;故事组织的完整,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。所以,教学中应尽可能做到“教材故事化”。用故事的体裁来编排教材,运用教材;做到“教法故事化”,利用故事激发和引起学习动机。

(15)教师教教师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在职教师如何充实自己,如何提高自己,是最值得重视的问题。而举行教学演示或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等形式,用教师教教师,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方法。

(16)儿童教儿童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儿童教儿童比成人教儿童有着明显的优势: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,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,儿童教儿童可以做到教学相长。陶行知的“小先生”制,就是以儿童教儿童为原则的。

(17)精密观察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,而精密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库的钥匙。握着这把钥匙,我们便能接近科学的真理。在教学中采用观察的方法,如通过实地观察来施行教学,通过实际研究来培养儿童善用观察的学习态度,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。

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.是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体系比较完整、影响比较深远的儿童教育理论。这17条原则都贯彻着“做”的精神,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。

3.活教育的训育原则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训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上可以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。拟定训育工作的基本原则,“方如旅行有了向导,航诲有了指南。因为这样才有所根据,不致茫无头绪,无所适从”。陈鹤琴提出了以下13条活教育的训育原则。

(1)从小到大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教育一个人必须从小抓起。如“讲话怎样讲,批评怎样批评,做人的态度.对人的礼貌,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”。“慎始则善终”,从小及早加以训练与教育,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
(2)从人治到法治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人治与法治的最大差别在于:人治易受环境变迁的影响,法治则对于人事权衡有一定的准尺。如孩子为了老师叫才洗手,这是人治观念的支配;为了健康而必须洗手,则是法治观念的支配。

(3)从法治到心理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从人治到法治虽然是一个飞跃,一个进步,但‘‘徒循法理,尚不能完全解决训育上的种种问题”。要使学生从服从到自觉,从消极接受到积极内化,就必须在心理上下功夫。所以陈鹤琴说:“做一个教师一定要懂得心理。小学教师一定要懂得儿童心理,中学大学教师一定要懂得青年心理和群众心理。不了解心理的人,从事训导工作,是一定会失败的。”

(4)从对立到一体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必须消除隔在老师和学生中间的鸿沟,老师和学生应当是站在同一条战线的朋友。大家共同向学问进攻,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。“老师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子弟,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父兄。大家在校中共同生活,共同研究,共同学做人。”

(5)从不觉到自觉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“狮子”,这只“狮子”就是极大的潜在力量。许多人心中的“狮子”是沉睡着的,所以纵有极大的潜在力量,也不能发挥出来。训育的任务,就是把这种糊糊涂涂、浑浑噩噩的“不觉”转变为“自觉”,唤醒学生心中的“狮子”,使他获得力量。

(6)从被动到自动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学生在训育过程中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:完全由老师管理的阶段、由团体管理的阶段和自己管理的阶段。第一阶段是被动的,第二阶段也是被动的,第二阶段则是自动的。从被动到自动,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,如考试不用监考,而让学生以自己的人格与荣誉来监视自己。

(7)从自我到互助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,动物的自私是不可克制的,人的自私却可以用崇高的道德观念来克制。“舍己为人”是做人的最高理想,在训育过程中,要教育学生从自我到互助,并逐步向最高理想迈进。

(8)从知到行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知而不行,单是“理论”而无“实践”,就会一事无成。只有“不断地做,习惯养成了,然后可以持续不断,表现出成绩来”。所以,训育工作的重要使命,就是让学生知而且行,理论联系实际。

(9)从形式到精神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只有表面而没有精神的训育是失败的训育,训育工作不能停留于形式。“比如有些教师要学生对他表示尊敬,见面的时候要行礼和问候;至于学生对他是否真正乐意这样,说不定学生在向他行礼的时候,心中却在恶毒地咒他,这些他都不管的。这种只求表面而不顾精神的.试问有何益处呢?”因此,训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“诚于中而形于外”,从形式到精神。

(10)从分家到合一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训育与教学(德育与智育)本来应是一体化的,训教脱节只能是两败俱伤。所以,“学校里专门负责训导的人可以管训育上的计划及各种施行办法,实际去训导学生的应当是全体教职员,把分家了的训教两部分工作重新联结在一起”。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如果学校与家庭间的关系过于隔阂,不能采取有效的共同步骤,就会削弱训育的效果。所以,担任训育工作的教师,应常常进行家庭访问,或邀请家长们到学校参加各种活动,把家庭和学校联络在一起。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正当行为,应积极消除引起他犯错误或做不正当事的动机,而不能只是作消极的防止或制裁。陈鹤琴曾以教育孩子不许打架为例说:“我们要研究为什么小孩子那么喜欢打架呢?因为小孩子是好动的,他们的精力是要有地方发泄的,所以学校应当多添些运动器具和娱乐设备,来满足孩子们的合理要求,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。”所以,训育应尽可能地采用积极的鼓励,而避免消极的制裁。

(11)从“空口说教”到“以身作则”

活教育的理论认为,训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仰。这种信仰是由于学生对老师的道德和学识的钦敬所产生,绝不是用欺骗或权威所可以获得的。如果教师道德品行有缺陷,“即使他每天唇角舌燥向学生演讲一大篇做人的道理,也是毫无用处的”。所以,担任训育工作的人,必须保持高尚的道德,处处以身作则。

中国从来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者,但现实和理想的距离甚远,不是不知道怎么做,而是其他原因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变革。

爱宝贝网QQ交流群

782149782

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!

宝宝的世界,等着我们去探索!

  • 官方微信→

    宝贝网官方微信→
  • 手机触屏版→

   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

Powered by 爱宝贝网 © 2018-2023 www.2baobei.com版权所有,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!